笔尖蘸墨,轻轻勾勒轮廓,选取颜料晕染鹅黄……10月11日,威博娱乐城(中国)官方网站
学生社团大学生你好艺术家创意美工坊举办“墨染校园,非遗余韵”主题活动,24名学子以纸为笺、以笔为媒,于方寸纸间挥毫作书法、泼墨绘国画,通过亲身实践,感受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独特魅力。
活动现场设置了作品展览区和书画创作区,备齐了宣纸、笔墨和颜料等工具。一方素宣上,亭亭荷花于墨色荷叶间悄然绽放。“我偏爱荷花‘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’的风骨,便循着陈石先生的荷花图临摹创作。”美术学专业2024(2)班的邹永清执毫微笑,轻声说。

“虽然没专门学过书法,但书法的魅力早已刻进我的心里。”作为一名参与者,广播电视学专业2023(2)班的何晓雨此次特意选择以小篆书写“春和景明”。“这四个字是我的座右铭,一念起它,我眼前就会浮现出春风和煦、阳光洒满大地的画面。”她坦言,自己格外喜欢小篆端庄典雅的字形,之前还专门在宿舍备了笔墨纸砚,趁着课余时间摸索着练了好几个星期。
规整端庄的楷体、流畅灵动的行书、蚕头燕尾的隶书……活动桌前,学子们各展所长,手执笔墨尽情书写。“我以隶书书写韩愈的‘书山有路勤为径,学海无涯苦作舟’,每当倦怠乏力时,这句话就像一双有力的手,推着我往前迈步。”美术学专业2024(4)班的王欣然感慨,书法早已融入她的生命,成为一段意义非凡的成长旅程。“从幼儿园初次接触书法时的一见倾心,到如今除去高中短暂间断,已有六载光阴,这份热爱从未褪色。”

“把书法、国画这些传统美学搬进课堂与日常生活,是让非遗‘活’起来的生动实践。”活动负责人、社团指导教师马丽表示,这并非简单的技艺传授,更是以美育人、以文化人的过程,在潜移默化中涵养学生的审美情趣,筑牢文化自信的根基。据悉,该活动此前已走进中学,通过覆盖不同年龄层的学子,搭建起跨学段的文化交流桥梁,让学生们共同体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,进而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。(撰稿:学生记者 张宇蝶 苏月月 摄影:李夏华 夏雪 审核:金忠良)